用情境刺激心灵,以兴趣导引课堂高效
古人云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。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,任凭教师怎么苦口婆心地讲,往往得不到预期效果。相反,如果所学内容是他们感兴趣、喜欢的,他们就会竭尽全力,分秒必争地学,其刻苦精神让人惊讶。倘若这样,数学教学效果能不变无效为有效,化低效为高效吗?因此,在数学教学活动中,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,抓住他们普遍喜欢儿歌、谜语、游戏、故事等特点,把课本知识融入其中,科学地创设有效的情境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。笔者在教学北师大版四下“用字母表示数”时,课伊始创设了“数青蛙”的情景:“小朋友喜欢儿歌吗?我们先来对一首儿歌,好吗?1只青蛙( )张嘴; 2只青蛙( )张嘴; 3只青蛙( )张嘴……”很快就吸引了学生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为整堂课奠定了“快乐”的基调,为新知学习起到了铺垫孕伏的作用;揭示课题之后,我又创设了老师和学生比年龄的情境:“谁能告诉 李 老师你今年几岁了吗?想知道 李 老师的年龄吗?猜一猜!老师比你们大30岁,你知道我今年多大年龄吗?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老师的年龄吗?”一石激起千层浪,学生兴趣盎然,无法扼止的探索欲望油然而生。